贵州地处祖国西南,那里不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而且各式小吃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贵州街头常见的小吃不下百种,其中恋爱豆腐果、肠旺面、丝娃娃、小米喳等特色小吃堪称魅力十足、脍炙人口。它们各有各的制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逸闻趣事。
肠旺面肠旺面是贵阳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由猪大肠、鸡蛋面条、绿豆芽和油炸猪肉丁调配而成。5-8元/碗,可加面加鸡,另算*,肠旺面严格说来得用手擀鸡蛋面为原料,以猪的大肠和血作配料,加上特制的辣椒油,味道鲜辣,面的劲道好,有嚼头。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汤色鲜红、血旺嫩滑、鸡汤油亮而不腻,辣而不猛,回味悠长。在贵阳市内各粉面店都有。
酸汤鱼酸汤鱼是苗族*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的,汤里有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药,再加入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上好的酸汤应为白色。如再加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就更加*特。
小米鲊传说,苗王携女寻游山寨,至山民喳幺家中,喳幺家徒四壁,无以款待,就将小米拌以山枣一,放在*塘里蒸熟,取名“小米喳”。苗王怒其不恭,然其女见小米喳色泽灿烂,欣然食之,觉得甘香可口,笑语嫣然。苗王见状食之,亦香亦糯,很是美味,转怒为喜,令喳幺回寨专做小米喳。逢各寨主来朝,必以小米喳待之。苗疆各寨重大节庆,皆以苗王所赐小米喳为上品,以示贵重。
丝娃娃丝娃娃,是用一张手工烙制的巴掌大面皮,将豆芽、黄瓜、胡萝卜等等时令蔬菜一股脑全部包起来,加几粒炸得金黄的豆子进去,浇上一小勺贵州特有的糊辣椒蘸水,赶紧塞进嘴里大嚼特嚼,那满口的香辣酥脆,令人久久不能忘记。这种小吃,因面皮包好菜丝时的形状酷似襁褓中的婴儿,人们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丝娃娃”。
豆米*锅贵阳的豆米*锅是贵州一绝,只有贵州师傅才能烧制得出如此醇厚之味。豆米*锅是以红豆和黄豆为*锅底料,豆米一定要熬出沙沙的口感,入口即可感受到豆米的醇厚感。其中,黄豆被文*慢慢熬煮,汤头浓郁,不温不*,红豆软而滑口,丝毫吃不到红豆皮的感觉,反而有种入口即化之感。
青岩猪脚相传清朝时期,贵阳花溪区青岩镇人赵以炯为赶京考而秉烛夜读,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消夜,食后赞不绝口。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摊主。此后,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
恋爱豆腐果“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水城羊肉粉水城羊肉粉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的民间小吃,是当今六盘水人早餐的主食。水城羊肉粉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早些时候水城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间祭祀用,人们不吃羊肉,是因为嗅不惯羊的那种膻味。八十年代初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方法。滚烫的羊肉汤,*辣辣的油辣椒,细腻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线,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犹未尽。
盘县糯米鸡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盘县荷叶糯米鸡的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鸡肉味道**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清香回味悠长,风味*特。是盘县传统小吃,久负盛名,也是宴会中一道名菜。
六盘水凉粉主要有卷粉,荞凉粉,米凉粉(米豆腐),豌豆凉粉等卷粉是米做的,成品为一指半宽的条状的。佐以特制的辣椒水,吃的时候随自己喜欢可以单*夹出蘸辣椒水,也可以拌在一起,味道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
贵阳怪噜饭怪噜饭是贵阳最为普遍的一种快餐炒饭,街头巷尾随便一个小吃店、小饭馆都有卖,客人一来现炒现吃,是学生、上班族以及外出来不及回家吃午餐或晚餐的人们最喜欢而又经济实惠的美食。“怪噜”缘为这种炒饭加的调料品种较多,麻辣酸咸什么味都有,而且端上来炒饭红、黄、白、绿,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吃的时候老板还会端上来一小碟特制的撒有糊辣椒面的泡酸萝卜,一碗青菜汤,让人胃口大开。色彩漂亮,麻辣酸香,风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