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口美食榜:中国外卖如何称霸世界

来源: 互联网

Misa是个典型的吃苦耐劳脑子灵活的中国女人。虽然英语不行,但是为了生存**,语言问题又哪里能是个问题?她想了一下,拿了一沓子菜单,就走出了餐厅。风还好,不算大,她走了两个街区,来到了一栋居民楼。随便按了个门牌号,Misa编了个幌子让接门铃的对方把一楼的大门打开,然后直径走了进去。

她把菜单一个个塞到每层楼的门缝底下,然后回到了店里。半个小时后,电话响了。**份外带订单来了。没一会儿,电话又响了。店里那会儿没有专门外卖的伙计,Misa就自己领着外卖回到了那个居民楼。点外卖的女人看到寒风中给自己送外卖的居然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中国女人,顿生同情。她给了Misa2美金小费。另一个订餐的人也是。

那晚之后,Misa有了主意,她雇佣了一个专门的外卖男孩,打印了成百份菜单。几个月后,她又雇佣了3个外卖男孩。每到饭点,四川帝国餐厅的门口就堆满了外卖盒,每个外卖男孩每趟都要拿8~10个外卖袋,点餐的电话基本没有断过。四川帝国餐厅依靠外卖,打开了发家致富的大门,几年里先后开了4家分店。

*先开始“抄袭”的是隔壁街区的中餐厅,他们也开始大量打印自己菜单,在居民楼里假装自己是UPS快递员,进去后开始各家塞菜单。然后其他餐厅也纷纷加入了塞菜单大军,没一年,纽约各个居民区就都无可避免地成为菜单废纸的聚集地。

物业先开始的政策是挂上英文牌子,上面写着“no menus!”,但是外卖小哥们都无动于衷,对于牌子视而不见。其实倒也不是真的“视而不见”,只不过如果外卖小哥真能看得懂英文,也就不会在中国餐厅拿这份工资干活了。物业很快也懂了这个道理,于是开始用双语标明“禁止菜单!”,并开始辇人走。但这并不能阻止塞纸条的小哥们,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加入塞纸条大军。

在1980年那会儿,你走进任何一个曼哈顿的普通住宅区,都会被成堆的外卖菜单或干洗店价格单围攻。直到终于有**,居民自己有了意识:我们不能再这样了,并与外卖小哥发生了多场肢体冲突,甚至走上法庭,塞外卖菜单的行为才有所好转。但到了那时,不想吃饭就点外卖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中餐则是外卖*选。

投稿作者:email_1003917
首页 贵州美食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