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趁着电视里《舌尖上的中国3》正在勾引观众的馋虫,大豫网“趁热”为你揭开惊艳亮相**集“器具”里的河南美食“陕州十碗席”背后的制作秘密。
我们赶到三门峡陕州曲村的一家农家乐时,《舌尖3》里拍摄过的大厨薛辉明正在忙活着,为过年期间到地坑院游玩的顾客烹制十碗席。
正如片中所言,薛辉明是当地闻名的厨师。应接不暇的红白喜宴,他都能应对得力,办法就是砌一种叫做穿山灶的*特灶台,这也是他闻名乡里的绝技。
陕州地处黄河峡谷,为了防风抗震,当地先民掘地为穴,至今仍然留存着几百座坚固耐用的下沉式院落。这种奇特的民居就是地坑院。
穿山灶是陕州地坑院特有的炉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正是利用了地坑院气流向上的原理,七个炉灶可以同时放置七个锅,炉温逐减。**个炉灶的**旺,适合蒸煮,随着*力依次减弱,有炸、炒、炖、焖、保温的功能。
穿山灶充分利用了热能,几个锅同时操作,很**。有了穿山灶,即便是百余人的婚宴,薛辉明也显得从容不迫。这种烹饪工具,是当地老百姓数**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
薛辉明制作的十碗席包括扣碗肉、小酥肉、辣豆腐、炖土鸡、杂烩菜、黄花菜、海带丝、小豆芽、拌芹菜、拌粉条。烹饪方法不同,*候要求也不同,每种菜都要分别放在不同的灶眼上。
扣碗肉、糯米饭需要大*蒸,放在**、第二眼灶上。第三眼灶*头*强,能**小酥肉的酥香里嫩,再往上炉温逐渐减弱,依次用于炖、焖、保温等。七个灶同时做出七道热菜,再配上三道凉菜,十碗席就成了。
陕州人习惯用猪肉和萝卜、田野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久而久之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豫西“十碗水席”,已有300余年历史。据传1901年慈禧及光绪从西安回北京过陕州,当地官员安排名厨用十碗水席进献,慈禧品尝后大悦称:“十碗水席,十全十美”。
在陕州,十碗席是红白喜事的标配。从前的十碗席以素菜居多,现在则是改良版,搭配均衡,营养丰富。主要食材有:土猪肉、萝卜、白菜、豆腐、粉条、豆芽、山珍。其菜品形状有丝、片、条、块、丁,花样丰富。其制作过程有煎、炒、烹、炸、烧等。需要*先把食材准备好,如酥肉、红烧肉用的肉炸好炖好,其次烧柴*,*后放穿山灶上炖。
春节期间,一桌十碗席只需要258元的团购价,就能吃得很满足,却需要薛辉明三小时的工作才能完成。其中,炖是**,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用穿山灶来做*大的好处是,可以同时出锅。薛辉明说,“虽然十碗席在家也可以做,但总因为*力达不到,不如穿山灶做得好吃。”
薛辉明所在的农家乐主做十碗席,他也是这家店唯一的厨师。至于被《舌尖3》相中,薛辉明也有些意外,他说当时纪录片拍摄团队正在寻找不同地域的美食,本地宣传部门就申报了几项,仅陕州十碗席就有好几家。摄制组通过实地考察对比后,薛辉明的十碗席脱颖而出。他自信地说,这是因为自己做的十碗席使用传统的柴*、铁锅,炖制时间长,原料是土猪肉和自家种的菜,选材好。2015年还曾上过河南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吸引了不少郑州的食客专程前来品尝。